
西拉斯
種類:波斯地毯(遊牧民族的部落地毯)
地點:伊朗西南部,法爾斯省的希拉茲及其周邊(扎格羅斯山脈地區)
結織密度:每平方米80,000 - 160,000結
特點:由卡什蓋族等遊牧民族織造的樸實且耐用的地毯,具有幾何圖案和動物主題等。
材料:高品質羊毛(常使用植物染料)
希拉茲是伊朗西南部法爾斯省的省會,也是波斯地毯的重要產地之一。特別是周邊居住的卡什蓋族和魯里族等遊牧民族所織造的部落地毯(部落地毯)的集散地而聞名。
法爾斯省也是波斯(現今的伊朗)這個國名的由來之地。
自古以來,希拉茲作為文學和藝術之都而繁榮,因詩人哈菲茲和薩迪而聞名。此外,希拉茲距離古代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也很近,作為文化和貿易的中心,發展了多樣的手工藝。
希拉茲周邊居住著許多卡什蓋族和魯里族的遊牧民族,他們在自給自足的生活中織造地毯的傳統根深蒂固。
其代表性的手工藝品是「加貝(Gabbeh)」。
產地與織造者
在希拉茲織造的地毯多數由周邊村莊和遊牧民族的手工織造。
這個地區位於扎格羅斯山脈的山腳下,許多遊牧民族過著隨季節移動的「移牧生活」。他們在帳篷內使用的自家地毯,都是以實用性為重點手工織造的。
代表性的部落如下:
・卡什蓋族(卡什卡伊)
・魯里族
・哈姆塞聯盟(例如:巴塞里族)
・巴赫提亞里族、阿夫沙爾族(鄰近部落)
・雅拉梅族
結織密度
部落地毯(部落地毯)的結織密度比城市工坊的地毯稍微粗糙,通常每平方米約有9萬到18萬個結。
這是因為它們的設計重視適合移動生活的實用性。遊牧民族為了自用,使用粗羊毛線牢牢地打結。
因此,它們耐磨且適合日常使用,具備了堅固的特性。
雖然結織密度較低,但並不意味著品質低,反而因為重視實用性的結構,展現出能夠耐受日常生活的高耐久性。
材料
材料主要是當地優質的羊毛(毛)。特別是扎格羅斯山區的羊,富含脂肪(羊毛脂),具有濕潤的光澤和高耐久性。
染色方面,自古以來使用植物染料進行染色。例如,紅色系的顏色使用從茜草(瑪達)提取的染料,藍色系使用藍靛,黃色則使用石榴皮或薑黃等,這些都是來自身邊植物資源的染料。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羊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色澤柔和,並帶有美麗的光澤(光澤)也是其特點之一。
近年來,使用化學染料的地毯也逐漸增多,但在希拉茲的傳統地毯製作中,仍然重視植物染色的趨勢。
文化價值
希拉茲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文學和藝術的中心,培養了許多文化人和工匠。由於位於絲綢之路南路,作為貿易的要衝也非常重要。
在2010年,「法爾斯地區的地毯織造傳統技術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無形文化遺產。
這是對遊牧民族技術和美學的證明,並且是幾世紀以來的傳承。
如今,希拉茲產的地毯因其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,被視為「可用的藝術」,深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。

納斯爾·阿爾穆魯克清真寺
